护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借鉴泥河模式实现铁矿找矿模式创新-【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20:24:06 阅读: 来源:护腿厂家

借鉴“泥河模式”实现铁矿找矿模式创新

【矿山机械产业网】12月6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第28次部长办公会,审议2013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

会议认为,自国务院颁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以来,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地质找矿高潮。

会议指出,2013年是实现“358”目标第一个阶段目标的关键年,是确保3年目标任务的实现、为5年~8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之年,找矿突破工作部署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要围绕这一目标统筹考虑部署;找矿突破要突出能源、大宗重要矿产、紧缺资源和“三稀”矿产;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区片,除78片整装勘查区外,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评价调查专项要提前部署,为今后提供找矿信息和找矿靶区;加强组织协调,加快制度供给,全面推进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重要矿产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形成一批新的国家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深度

“泥河模式”折射我国铁矿找矿的突破方向

近年来,我国铁矿可采储量的负增长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相对于2002年的年递增率为2.9%,预计“十二五”期间的年递增率为4.13%,但是,查明的铁矿可采储量2010年相对于2002年的年增长率为-4.9%,“十二五”期间的增长率为-6.9%。分析我国铁矿可采储量逐年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找矿与开矿脱节、勘查资金得不到充分保证致使地质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程度低所致。而在这些方面,“泥河模式”有很好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泥河位于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带的庐枞矿集区。2006年10月份,“庐江盛桥-枞阳横埠铁铜矿勘查”项目立项。2007年5月份,项目组在位于庐江泥河确定的第一个验证孔675米处发现了280米的厚大磁铁矿体,实现了找矿的重大发现和突破。2007年11月份,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安徽省庐枞地区矿产勘查合作协议》(简称“四方协议”)。根据“四方协议”,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地勘局占技术股30%,中国五矿占70%的股份,全部承担普查、详查、勘探的资金费用。通过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已登记的泥河铁矿探矿权依法转入该公司,使该公司成为泥河找矿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待探矿权增值为采矿权并获批后,坚持走“探采一体化”的路子,实现合资开采。从地质大调查到探明一个大型磁铁矿、一个大型硫铁矿和一个中型石膏矿,泥河找矿共计历时3年多的时间,创造了我国矿产发现和勘探史上的新纪录。泥河铁矿勘探因机制创新、速度快、效益好也被誉为“泥河模式”。

效果

展现多元示范作用

“泥河模式”以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地方矿政管理、地勘行业单位改革、商业资本投资运作功能紧密对接为出发点,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政府指导、“公商”结合、探采一体、企业运作。它对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示范作用是多元的,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机制创新的示范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能够充分调动相关主体的能动性。“泥河模式”以找矿立足开矿和开矿依托找矿相互依存、勘查技术和勘查资本有机结合为主线,使参与方各负其责、协调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成为“利益共同体”。因此,“泥河模式”是对传统找矿机制的创新。

二是快速突破的示范作用。泥河找矿从发现到提交报告只用了3年时间,其间开动了19台钻机,施工70多个钻孔,完成近8万米钻探工作量。而泥河相邻地区的罗河大型磁铁矿床,其找矿周期长达18年之久。按照地质勘查的常规,一个大型矿床从预查到勘探,慢则十年,快也要五六年。相比之下,“泥河模式”的速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惊人的。这无疑为快速夯实我国资源保障基础起到了很有说服力的示范作用。

三是成果保证的示范作用。“泥河模式”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提交了一个大型磁铁矿床,查明铁矿资源储量为1.8亿吨,其中勘探储量为3488万吨,平均品位为32.36%,占资源储量总量的18.98%;详查储量为7405万吨,平均品位为29.74%,占资源储量总量的40.29%。此外,还提交了一个特大型硫铁矿床和一个中型硬石膏矿床,其资源储量分别为1.39亿吨和1340万吨;提交伴生铜7.88万吨、伴生铅锌11万吨。评估显示,这些成果的潜在综合经济价值近500亿元。此外,泥河找矿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区在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存在“第二成矿空间”。这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找矿快速突破乃至全国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都具有指导意义。

实质

构建各生产要素的新型关系

“四方协议”是“泥河模式”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有机衔接多元资金投入到找矿工作中。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勘查开发新型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矿业开发在价值创造中的各生产要素的作用与经济关系,对于加快我国自有铁矿资源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牵头组织作用,为加快国内资源开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泥河找矿是在国土资源部的宏观调控下和安徽省政府的具体协调下完成的,项目实施得到了大型国企的资本运营支持,能够实现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管理的统一,项目审批、前期研究、资金支持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泥河速度”的创造是基础地质工作-矿产勘查-矿业开发的前期准备等整个流程都坚持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一是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快速提供有前景的找矿靶区。二是坚持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先导、以商业性矿产勘查为主体的“公商”及时衔接的运作机制。三是加速探采结合的步伐,选择国有大型矿企构建“找矿同盟”,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四是按“四方协议”规定及时组建了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并确立其为勘查权益的主体地位,使泥河找矿完全运用企业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勘查技术与勘查资本两者的能动性,提高地质勘探程度和效率。五是“四方协议”既有矿产资源所有者,又有地质勘查者,还有矿业资本出资人,构成了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完整的矿业产业链,坚持“探采一体”和“三资一体”的经营理念,以“找矿立足开矿、开矿依托找矿,加快矿业资本增值”为切入点,加速评价、勘探、开发,依法追求最大收益。

第三,要注重前期研究、设计论证、后期评价等综合研究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泥河找矿的全过程中,注重加强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加强技术论证,做好勘查设计,组织联合作战,并坚持跟踪检查,注重修改设计,完善施工方案,调整工作部署,全过程地指导泥河找矿勘查评价,大大加快了其勘查评价步伐,提高了找矿效果。

前瞻

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

在我国的地质勘查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河南嵩县的“订单找矿”模式,它虽与“泥河模式”表现形式有异,但在做法上有类同之处。“订单找矿”模式是在整合矿权的基础上,集中勘查技术实力,实行整装勘查,在普查找矿的基础上提前联合大型央企进入,超前与资源开发衔接,围绕开发调整勘查部署,推动找矿快速突破,加快找矿成果转化。这与“泥河模式”的实质类同,可相互借鉴,但在推而广之的过程中仍须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要明确参与各方的功能、职能定位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对参与方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予以明确。例如,“泥河模式”的“四方协议”中有地方政府、中央事业单位、国有地勘单位和大型中央企业。一是要明确地方政府的服务、协调功能和对矿权依法管理的功能,应特别防止地方政府经营和变相经营矿业权,利用行政管理权力,垄断矿业权市场,伤害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健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机制,依法维护好在商业性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中,矿产资源所有者、出资人、勘查者和开发者的正当权益。三是应深层次思考“泥河模式”中“公商”衔接的运行方式,在公益性地质调查中,设置矿权,发现矿床后,由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直接从事矿产勘查。这对泥河找矿快速突破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公益性地质队伍的定位相悖。这涉及到地质勘查队伍系统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思考。

问题二:要进一步规范探矿权配置

泥河找矿在早期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阶段,政府设置探矿权,由地调队伍直接进行钻探验证,发现磁铁矿体后,由地方政府、公益性地调队伍、地勘单位、大型矿业央企签署“四方协议”,联合勘查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作为出资者进行钻探验证,但没有依法按比例收取发现铁矿体所产生的探矿权价款中国家应得的部分,而且地方政府、公益性地调队伍又以“四方协议”的名分参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开发,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笔者认为,在以后的国家资源开发中,应对探矿权配置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问题三:如何建立相关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

要坚持全面均衡矿产资源所有者、矿产勘查和开发投资者、找矿人、地方政府、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并建立起利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所有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为快速实现找矿突破各司其职。在泥河铁矿的勘查过程中,“四方协议”就存在对地方利益的疏忽和遗漏,以致勘查外部环境有所恶化。显然,这在今后的铁矿石资源勘查开发中务必引以为戒。

问题四:科学划分单位类别并引入不同机制

泥河找矿之所以创造出“泥河模式”速度,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公商”衔接及时。当公益性的地质调查队伍发现铁矿找矿的重要价值信息后,政府部门及时为其配置探矿权,从探矿权的设置上保障了“公商”及时衔接。除了加速探矿权的设置,还要加速评价、加速勘探、快速实现找矿突破。因此,要保证各阶段的相互衔接及时,首先要科学划分地质勘查单位类别,并引入不同的工作机制。在总体设计中,将固体矿产潜力评价、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综合研究等工作划入公益一类,以委托的方式由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承担;将涉矿公益性地质工作,如1∶50000矿产调查、矿产地质预查、矿产地质普查等风险勘查划入公益二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采取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有资质的地质勘查队伍承担;发现有价值的找矿靶区后,由承担该项目的队伍直接申请登记探矿权,以利于矿调、预查、普查的及时衔接和有机结合,由一支地勘队伍贯穿地质找矿全过程;将矿区地质详查、矿区地质勘探等生产性勘查划入商业性矿产勘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此外,还要完善国家支持政策,依靠市场调节,加强矿政管理,统筹部署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综合研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等各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

视点

加大铁矿找矿力度夯实铁矿资源保障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矿产资源匮乏的态势在我国愈发显现。在45种主要矿产中,我国有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其中石油、铁矿石、铜等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特别是一些重要矿产如铁矿石的可采储量出现负增长,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工业甚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探寻铁矿找矿的新突破方式,不断增强国内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推进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查明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加快重点成矿区带的矿产远景调查,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国土资源部此前就已提出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358”目标,即3年有重大进展,5年获得重大突破,8年~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今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部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阐明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总体部署。这意味着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驶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铁矿资源勘察、开采的步伐已明显加快,并取得显著成果。例如,截至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累计提交矿产资源量铁5亿吨、金90吨,形成了以“三铁一金”为核心的勘查布局。其中,赞坎铁矿、莫喀尔铁矿、叶里克铁矿初步控制铁资源量近5亿吨,远景资源量有望超15亿吨;萨瓦亚尔顿金矿初步控制金金属资源量90吨,远景资源量超200吨。据相关材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确定了16个重点铁矿山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还将增加一批,预计2016年可形成8000万吨铁精矿的新增产能,其中2013年可形成3000万吨新增产能,再加上其他中小矿山新增和现有老矿山削减的产能,估计国内将新增生产能力7000万吨。这对保障钢铁工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建议,未来,我国要不断加强地质勘查,特别是借鉴“泥河模式”快速实现铁矿找矿模式的新突破,探明更多有经济可采意义的铁矿储量,遏制铁矿可采储量的负增长趋势,从而为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资源保障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建议要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国内铁矿资源保障能力。例如编制铁矿资源勘查专项规划,加强铁矿资源勘查,增加地质勘查投入,积极推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创新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协调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地勘单位与矿业企业组建勘查企业,实现探采一体化;完善鼓励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加大新矿山的建设步伐,挖掘老矿山的生产潜力;积极推进铁矿资源开发整合,加快现代化大型铁矿基地建设;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改善环境,防止资源生态遭到破坏。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一定能构建起铁矿资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新体系,使铁矿石市场格局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变。

长春设计工作服

醴陵定制工服

沈阳订制职业装